政制檢討的諮詢方法和程序須要客觀公正 |
鍾庭耀 (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) |
|
|
|
我呈交給大會的資料,包括了一篇長16頁曾經發表過的論文,4頁撮要,和2頁大綱,我本來的想法,是要詳細討論港英政府在17年前,處理八八直選時如何扭曲民意,手法與特區政府去年處理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一樣。我的用意,是希望政府以後不要重蹈覆轍。 |
|
不過,鑑於近日事態的發展,我認為有需要在此先清楚說明諮詢民意的基礎概念。在這個問題上,我要說明三點: |
|
1. 不論政制改革的法律基礎如何、是否需要修改基本法、不論「一國」對比「兩制」是否「半斤」比「八兩」,只要國家領導人真心真意實行他們所說「以民為本」的政策、只要特區政府真正如今年施政報告標題所說「推行民本施政」,諮詢市民意見是不可缺少的步驟。這是越超法律層次,屬於政權認授層次的問題。曾蔭權司長最近承諾,會同步徵詢中央政府和市民的意見,已經為諮詢工作定下了基礎。 |
|
2. 諮詢工作如果能夠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客觀、科學,則中央政府、特區政府、和香港市民都會同時得益,達到三贏局面。在現在剛剛起步的時候,我們沒有必要懷疑中央政府的誠意。同樣,中央政府亦不應對市民的訴求,以敵意看待。 |
|
3. 我們檢討香港政制的時候,要有宏觀的視野。我們不單止要檢視香港本土的民主進程,更加要放眼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。香港擁有優良的自由傳統和法治基礎。在自由和法治的框架下,政制檢討的過程,應該要盡量凝聚民間力量、發揚科學精神、和創造一個可供內地參考的「香港經驗」。 |
|
十七年前討論八八直選,和去年討論基本法第23條立法,我們其實都錯過了很好的機會,去發展我們的公民社會。因為在兩次諮詢,政府都有既定立場,所謂諮詢民意,其實都只是玩弄數字。 |
|
政府的伎倆,是不會預先說明分析民意的方法,然後在收集意見之後,再別出心裁地把民意分類和整合,以求扭曲民意數字,去支持自己的既定立場。 |
|
舉例說:如果簽名運動是一面倒反對政府的話,政府就會說動員出來的簽名沒有參考價值。但當某些團體以標準信件方式,同樣是動員出來表態支持政府,他們的意見就會被正式點算,成為支持政府的理據。就像立法會分組點票制度一樣,用少數人的分類點算結果,去否決多代表多數人的意見。只不過,與立法會不同者,政府是在收齊意見後,才定出對自己有利的分組點算制度。 |
|
在討論八八直選的時候,政府更加委託商業機構進行不專業的民意調查,扭曲民意數據,得出與其他民意調查完全相反的結論。 |
|
汲取八八直選和第23條諮詢的經驗,我就2007政制檢討方法提出4點具體建議: |
|
1. 我建議把政改的諮詢工作分成兩個階段: |
|
2. 在每個階段,政府都要印製諮詢文件,詳細列明檢討範圍、討論要點、諮詢方法,和預先說明蒐集民意和分析數據的方法。 |
|
3. 任何官方或民間提供的民意調查,須要自己註明調查是否符合指定的國際標準,及設計問卷的責任誰屬。 |
|
4. 特區或中央政府在制訂法律及諮詢框架後應保持中立,不可左右分析民意的過程和工作。蒐集和分析民意的工作最好交由完全獨立的機構進行,以提高諮詢過程的認授性。 |
|
最後,我用三點總結今天的發言: |
|
1. 政制檢討的視野要「立足世界,建設中華」,政制發展的方向應該如是,政改的諮詢方法亦要如是。 |
|
2. 政制檢討的目標,是要透過香港市民、特區政府、民間組織、以至中央政府的共同參與,建立具有華人特色的公民社會。 |
|
3. 如果諮詢工作處理得宜,政制檢討可以增加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、增加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、緩和海峽兩岸的緊張、甚至會局部解開香港市民的六四情意結。 |
|
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:任何小問題,乘以13億,都是大問題,改革需要循序漸進。香港人口只有680萬,只及內地人口的半個百分點,即200分之1。國家領導人說過,要在21世紀中葉,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。如果國家可以在立國100年內可以牽動13億人民走完一條民主改革路,那麼,680萬香港人,為什麼不可以在特區成立10年之內,基本法頒佈接近20年的時候,走完同一道路,然後將經驗傳授給13億中國同胞? |